烟台开发区公共资源交易分中心丨创新不断 亮点纷呈
今年以来,烟台开发区公共资源交易分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各项部署安排,紧紧围绕构建一流交易平台,持续创新工作机制和思路举措,不断打造智慧、规范、高效的交易中心,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成效。上半年完成交易项目234个,交易额24亿元。
一是持续规范交易行为。出台全市最严场地管理规程。参考国内十余个先进地区规程,调研异地交易中心,先后与区内各行业监管部门、交易主体深入交流访谈,通过组织召开联席会议、代理机构座谈会、各部门单位征求意见函等方式多轮征求各方意见,全面了解各地在场地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隐患,并结合即将建成的新交易大厅智能化场景,对部分交易管理现行做法进行改进升级,最终形成发布共16章、96条的场地管理规程。从严规范各方主体入场行为,强化交易“考场纪律”,高标准构筑评标评审廉洁防线,为新大厅规范化运行提供制度依据。为了促进规程落实落地,开展“场地管理强化年”活动。活动分为宣传学习及试运行、集中整治、常态化提升三个阶段。通过召开代理机构专题会议对代理人员开展培训答疑。编制发布《场地管理规程重点巡查内容》并分阶段查找处置发现的问题,规范效果立竿见影,目前已集中通报场内不合规行为3批。
二是全面应用“全随机就近评标”新模式。目前,进入烟台开发区公共资源交易分中心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100%采用远程异地评标模式,实现了跨区域专家资源共享,破解了评标专家的“圈子”问题。同时,在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全覆盖的基础上,全省创新推广“全随机就近评标”新模式。由招标人随机抽取评审专家,被抽中的专家自由选择就近交易中心参加项目评审。项目副场的数量、地点和评审专家均随机产生。分散在不同交易中心的评审专家,通过远程电子评标系统和专用视频会议系统,实现音视频实时传输、无障碍交流。进一步发挥随机优势,增加了项目评审的“不确定性因素”,极大降低了专家评审的时间和交通成本,使投标人以更低的交易成本享受到更优质的评审资源,进一步提高交易工作质效。新模式作为创新案例被商务部官方网站、大众日报等省部级媒体推广,作为自贸区典型案例报至省自贸办。上半年共承接此类项目项目210个,为每个项目节约交易成本2000-4000元。本年度烟台开发区第一轮共14个、总投资额近3亿元的“专项债”项目全部采用新模式顺利完成评标,标志着“全随机就近评标”进入规范化运行轨道。
三是提升服务出实招。建立重点保障、全程跟进机制。全力做好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先后为“烟台大学开发区科教园区项目办公家具采购”等多个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专班保障、容缺办理、全时值守、跟踪服务,做好标前标后对接,为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入场交易效率,增加透明度,烟台开发区进场交易项目已实现100%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从发布招标公告、缴退保证金、参与开标,到专家评标评审、中标结果确认等事项均采用网上办理,投标企业既能足不出户跨区域参与项目交易,同时投标成本得到大幅度压降,实现了从线下投标“最多跑一次”到网上投标“一次不用跑”的突破,全面提升平台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为进一步鼓励国企项目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同时切实推动对此类项目的监管,烟台开发区公共资源交易分中心积极对接烟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试点,将国企限额以下工程项目,按照“自愿申请、严格程序”原则,纳入烟台市公共资源平台进行统一监管。通过制定统一管理制度、引入全流程电子化系统,全面规范限额以下项目交易操作流程,进一步促进企业降本增效。